一、“课程思政”核心要义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发挥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商学院经过反复研讨并形成共识,即“课程思政”是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将其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促使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经过提炼,我们把“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模式概括为三句话:专业知识点要融入思政元素,教师要提升自身思政素质,教学方法要适合呈现思政元素。
二、“课程思政”的四个关键
(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是基础
学院推行思政进课改、进大纲。在课程建设、组织教学中,利用每周五教学例会,组织各教研室集中研讨,挖掘专业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增强“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功能,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中突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同步提升。
(二)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是核心
商学院推动教师对所讲授的专业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使所有课程都要凸显育人功能,引领学生“三观”的形成。例如,经济学教研室在研讨市场供求失衡问题时,结合目前生猪供应短缺,突出我国支持价收购、动用储备肉低价投放市场等政策措施,巧妙地把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不经意中传递给学生。《国际物流》课,通过对课程各章节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分析,提炼出守法意识、职业操守意识、规范意识、守时意识、团队意识和工匠精神。在“铁路运输”和“国际联运”的章节中,通过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三)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根本
“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育人必先育己,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第一步是教师有过硬的思政、人文素养,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有能力将“思政元素”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所以,商学院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避免“不读书的人拼命教书”的现象。
(四)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是保障
要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效果,恰当的方法是保障。商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初步概括为:“边学习,边理解、边实践”的方式。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思政”
教师以“案例教学”、“播放视频”等方式呈现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辅以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思政内容。
2、通过分组讨论,学生理解“思政”
在学习某些知识点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分组讨论结束后,以总结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讨论结束后,以某组表现较好或表现不佳的同学为例,通过分析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培养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使学生在回顾分组讨论过程的时候能悟出其中道理。
3、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实践“思政”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应用型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在组织学科竞赛训练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业务操作,在该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分工意识、守时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及团队意识,使学生亲身实践了“思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梳理专业课程知识点,提炼思政元素需要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让学生理解、接受需要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齐心协力,持续推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完成全面立德树人的伟大工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