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8-05 22:12:59      作者:商学院      来源:商学院      点击率: 次     打印

财务管理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拓展。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让学生学到财务管理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要从财务管理的学习中提炼、领悟财务智慧,学会打理和磨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不忧、不惧、不惑”之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构架,语境自设” 。在基本构架下,课程组的老师在自己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同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 以理念为先导,开启理财第一课

1.在财务管理的第一课安排理财教育,导入理财理念:“金钱是仆人,理财是常识”,并进行深度解读,从而让学生明白如若摧眉折腰侍金钱,终将不得开心颜。同时,在理财教育中结合时代热点、鲜活事例解读相关问题,让专业课程紧扣时代脉搏。课题组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话题和关注点展开讨论,但一定要传播正能量,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

2.学好三种语言:中文——“魂”

                 会计——“魄”

                 英语——“视野”

三者不可偏废,纠正把英语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3.认清“三天”:昨天——作废的支票

                 明天——预付的期票

                 今天——现金 “现金为王”。

把握今天,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在,改变可以改变的未来,做一个“不忧、不惧、不惑”之人。

二、 自然融入,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自然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强植入。比如在讲授财务管理的三大价值观念中融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其基础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写道:“人的心是很奇怪的东西,尤其把它放在钱袋子中”。如果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三观”就容易摆正。

三、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规则意识,底线思维

财务与金融领域是智慧与创新的集中地,也是贪婪与投机的“发源地”。所以规则意识、底线思维教育一刻不能放松。

例如,通过分析讨论:“为什么债务在当前是无痛的,因而具有迷幻色彩”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不能触碰“校园贷”、“套路贷”,还要防止普惠金融变为庞氏骗局。

四、 知行合一,转识成智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都知道:“不能做假账”;但在职业生涯中真能做到 “不做假账”吗?这始终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转识成智难上加难。所以,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钟文庆在他的《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一书中提炼出财务智慧的四个层次:第一,透彻思考;第二,审慎判断;第三,预计未来;第四,平衡,不要过于贪婪。这四个方面既是从事财务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也是人生哲学,这些财务智慧会让人的一生受益无穷。所以理财实际上是对人生的打理与磨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所以迷茫、纠结甚至痛苦究其根本是为“钱”所困。网上有个段子反映出的现实很扎心:“网上所有的愤怒,基本上都源于没钱;网上所有的励志,基本目标都是挣钱;网上所晒的幸福,基本状态都是有钱”。对金钱的过分追逐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很多人。人这一辈子如果能够把金钱看淡了,一切都平衡了。对金钱的过分贪婪,毁掉了许多人的前途和才智。

五、 让阅读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学习财务管理旨在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更应该为自己、为社会创造精神价值。这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课教育的目的所在。

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血脉,单靠课堂上那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世界的意义在于世界之外”,只有广泛阅读,阅读合适的书,才可能放大格局,拓展视野。所以,推荐阅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们会为学生推荐六部书:《五百年来谁著史》(韩毓海)、《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何谓“文化”》(余秋雨)、《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尔)、《与神对话》(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这些书分别从历史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及哲学的角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人性、生死以及这个世界与我们的联系。虽然每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取意义、或者让我们的经历变得更有价值,从而改变我们的认识,让未来变得更好。

      这些书中的许多内容都会成为我们沟通、交流和互动的话题,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提升我们的思想高度。使专业课不再枯燥,让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


上一条:关于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展课程思政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教务处【2019】54号)
下一条: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朱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