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活动第六组在2021年7月14日上午前往大同市浑源县西坊城镇涧村,对涧村村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活动将第六组成员分为十组,由当地村民引导员 带领学生入户调查。主要通过学生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询问以及学生对村民房屋,环境等进行 仔细观察,力求反映村民们最真实的情况。我们活动旨在将村民最真实的意愿与呼声反映给相关领导。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国家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视,以及扶贫工作的成效显著 。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的宗旨,我们也势必夯实扶贫成果,不忘“回头看”,持续走好乡村振兴道路!

涧村位于浑源西部,距西坊城镇1500米,距离县城18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3824亩,农民以种植玉米和蔬菜种植为主。全村总户数661户总人口1825人,非贫困户406户1131人,脱贫户245户550人。全村人均经济收入8772元,以传统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是一个纯典型农业乡村。
涧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一,G336国道贯通全村,已开通通村客运公交,俩辆公交车正常运营。
二,2019年水利局新打吃水井2眼,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有水井,保障吃水安全与供应 。
三,2019年对村内的日子164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贫困户住房安全率达到100%。
四,通讯信息和宽带已实现全覆盖,同互联网达标

涧村脱贫后对成果的巩固措施较完善。
首先是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等形式,发展合作社或公司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种植规模化、管理机械化、品牌优质化、经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发展美丽乡村游、农村田园风光游、农家民宿游、农耕体验游,来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是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建设蔬菜大棚以及和发挥农村工匠作用,全面增收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三下乡实践活动第六组在2021年7月14日下午前往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镇大磁窑村,对大磁窑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活动将第六组成员分为十组分头行动,由村内引导员带领进行入户调查。主要通过与村民交流沟通来了解他们的具体生活情况。通过“三下乡”活动,我们了解到国家把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农民中心工作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
大磁窑村地处浑源东南山区,距县城9公里,239国道横贯其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大磁窑村历史上曾经是浑源的重点工业村,上世纪80、90年代,境内有恒山发电厂、浑源陶瓷厂和3座村办煤矿,工业效益较好,极大地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当时,村民生活相对殷实,被命名为全县的小康村。

据调查了解到,当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大磁窑村附近有悬空寺、北岳恒山、浑源圆觉寺塔、千佛岭、神溪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恒山黄芪、浑源黄芪、浑源烧酒、北芪菇、浑源砂器等特产。当地政府立足具体实际,以项目强村、旅游兴村。一方面,加强发展旅游及大磁窑未来规划定位的战略部署,依靠和利用与北岳恒山风景名胜区毗邻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名宿、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旅游配套服务业及康养项目,以产业发展引领脱贫致富,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后能够稳得住,不返贫;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建设北岳恒山 -览岳艺术研究基地,通过与各大高校合作,安排学生在当地进行学习写生等活动,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好转型路,打好特色牌,创造新优势,实现大跨越,力争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发展的新路子,让全村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通过当地政府的大力扶贫,村民基本上摆脱了温饱困难,住房得到保障,自来水也通入了每家每户。村民们热情好客,精神面貌良好,心态积极向上。由于村内留守老人较多,政府也进行特别关照,给予经费和粮食补助来保障他们的日常需求。
通过本次乡村调查,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建议修缮道路。虽当地距县城较近,但道路多崎岖,需有所改善,方便村民出行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改善村内卫生。村内卫生条件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