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正文

商学院第三学期课程实训新模式 ——非遗进课堂,文化共传承(二)

发布时间:2025-09-15 19:58:24      作者:商学院      来源:      点击率: 次     打印

2025年9月11日下午,商学院副院长李向荣出席,景海霞老师主持,2023、2024级商学院学生共同参与,在行知楼228会议室举办第二期“非遗进课堂,文化共传承”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大同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地见效的具体实施,是促进非遗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宣传弘扬大同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校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利用自身技术、地域、学术等优势,丰富非遗品牌文化内涵,优化非遗宣传的路径,这对发展、传播地方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商学院第三学期课程实训设计了非遗传承的系列教学活动,即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市集实践等内容,让大学生看见非遗、品味非遗、聆听非遗、触摸非遗。


走出书本,企业家进课堂。本次活动特邀大同市积德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德益糕点代表性传承人罗龙飞走进课堂。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一个“三代人坚守”的故事,共情于一个“守正与创新”的企业经营案例,更深刻体味到一个“手工匠心坚守”的企业文化——“百年德益、传承匠心、臻制美好、大同味道”。


走下课堂,非遗市集实践。课堂互动环节,罗龙飞总经理为同学们分发了企业特色糕点,让大家在品味中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与现代媒体新手段,为地方非遗注入新活力。课后,商学院组织2022级学生深入大同市积德益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在实践中认识非遗,从多角度探索非遗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扬的新商业模式。


本次活动是商学院课程实训新模式探索的又一阶段,以大同市非遗文化产品为背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实训创新模式,让本地企业家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教学互动、产学研互动,从而实现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的融合;非遗文化产品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有助于广大师生认识山西非遗、增强保护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非遗文化在大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推进山西非遗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扬,这是高校构建“课程大思政”“育人大格局”的一次实质性和突破性的探索。


文字:景海霞

图片:张宇驰

一审:邹杨

二审:李向荣

三审:武全




上一条:“一站式”学生社区|商学院走进学生宿舍:传递温暖,共话成长
下一条:商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西赛区荣获佳绩